醫療大V們離開體製後都過得怎麽樣?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醫療大V們離開體製後都過得怎麽樣?


醫療大V圈是個講“出身”的地方,新浪微博醫療頻道1200多個認證專家裏邊,有1/4掛著協和醫院或者曾經掛著協和醫院的認證;另外一些,多是靠發錐子臉、氣墊胸吸引關註的營銷號;再剩下點中醫養生和針灸推拿博主,粉絲也不到100W人。
崔玉濤、段濤、於鶯、龔曉明、張強、歐茜……在梳理中國網紅醫生圖譜的時候,發現這些網紅醫生們或多或少地互有交集。有的是線下的好友,有的在共同的微信群裏還聊過幾句,是不見面的網友。
這當然一方面說明醫生這個圈子小,醫療大V的圈子就更小,所以醫生們往往相互認識,即使不認識,也互有投契;另一方面也說明,醫生這個群體,這兩年確實沒紅什麽人,該紅的都紅了,紅了的都相互認識,沒有新人需要拉出來露露臉。
這兩年,從公立醫院離職也好,以多點執業退出來也好,醫療大V們離職創業的越來越多。創業講“原始積累”,原始積累即有辛辛苦苦在公立醫院幹個十五二十年攢下的,也有做網紅時候拿到的打賞、走穴辛苦錢,再加上經緯、紅杉、聯想之星們爭搶著投下的A輪,錢是不缺的;人從哪裏來呢,當然有從醫學院一起廝混上來的老朋友老夥計,也有慕名而來的年輕人。
講出身,拉團隊,拿風投。醫療大V圈和互聯網圈越來越近,和互聯網圈也越來越像。

不小心成了網紅
人的命運,既要靠個人奮鬥,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醫療大V圈這兩年沒紅什麽人是有原因的,因為醫生們發聲的平臺已經基本確定——微信微博自媒體牢牢占據了頭部的流量,沒有推新人的動力。像今日頭條這樣花5000萬挖大V的做法,也沒見有醫療領域的大V出來說自己被挖了。一句話解釋就是出名靠自己,成名靠平臺,沒有孕育紅人的平臺,自然就沒有新的醫療大V出現。
BCG和丁香園合作推出的“醫生互聯網影響力報告”詳解了中國網絡交流平臺的運作模式演進路線,可以作為以上判斷的佐證。
報告說的是,2010年以前是博客社區階段,綜合平臺代表天涯、貓撲、豆瓣討論的多是熱門話題,專業性一般,醫療不是重點討論領域,所以產生不了醫療大V。
到2010年之後,進入微博時代,極度需要意見領袖,各領域的大V被挖掘出來;加上知乎、果殼、丁香醫生一眾垂直細分網站崛起,醫生們有了討論專業問題的環境,才有了第一批醫療大V。
到了2014年之後,微信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微信公號等一係列自媒體平臺升級了醫生們的表達方式,更深度的、多元的內容呈現出來,醫療大V逐漸進入穩定發展期和粉絲收割期。
資料來源:BCG、丁香園報告
BCG和丁香園的報告沒提到的是,2010-2014年間,也是中國移動醫療領域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這期間,上百家移動醫療公司拿著投資人的巨額資金來補貼高質量醫療內容生產者,醫療大V們空前活躍。
以春雨醫生為例,動脈網(微信號:vcbeat)在內容領域打響第一槍的“解讀春雨醫生報告”係列中指出,春雨醫生在2014年就拿出了超過2000萬來鼓勵醫生,提升醫生的黏性,構建護城河。其他如微醫、好大夫在線等平臺在補貼醫生方面也不遑多讓,醫療大V們彼時是名利雙收。
都說“成名要趁早”,其實醫療大V也一樣。現在微博上掛著中國婦產科網創始人、沃醫婦產名醫集團聯合創始人頭銜的龔曉明說,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全國十大網紅醫生”。龔曉明出生於浙江臺州,這句話也是沖著臺州當地媒體說的,確實是真情流露。
龔曉明2000年就接觸了互聯網,當時他已經在協和醫院做了三年的住院醫。那時候很多人對協和醫院的病例數據很感興趣,龔就開始在網站上分享一些行業信息和知識。一開始網站全靠自己自學網頁軟件搭建,還註冊了域名,直到2003年,購買了一個外部的CMS內容管理係統,網站才真正成型。
走自己搭建網站這條路的還有丁香園的創始人李天天,李天天是吉林人,在哈爾濱醫科大學讀研究生時創辦了丁香園,起初是為了給醫學人士提供專業文章信息檢索。那時候也是2000年。到2006年丁香園開始商業化運作,李天天也紅了,只不過不是作為醫生,而是作為互聯網創業者。
資料來源:BCG、丁香園報告
他們為什麽紅
新浪微博醫療頻道裏邊,排名靠前的一百多個ID裏,除了協和醫院的特別多之外,話題領域在婦科、兒科的也特別多。
究其原因,自然與平臺用戶屬性不無關係。微博作為公共話題平臺,有超過5億的註冊用戶,MAU(月活)達到3.4億,女性用戶在數量和活躍度上都超過男性,婦產科、育兒等話題討論度高也順理成章。
另外,婦產科、兒科的內容不是重復利用型內容,每個新手媽媽在備孕、育兒時需要的指導不一致,婦科、兒科大V們持續活躍,把持了頭部的流量。
新浪微博醫療領域部分大V資料
《晁錯論》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這話放在醫療大V身上也成立,除了有好話題之外,勤奮度也格外重要。
“育兒男神”崔玉濤馬上就是五十五歲了,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他現在掛著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院長的頭銜滿世界參加活動,成了空中飛人,微博微信還雷打不動地更,抽空還要考慮下育學園APP是不是該自己幹電商,擔心公司的發展方向。
如果崔老師沒有離開體製的話,按醫生的成長軌跡,本碩連讀8年,住院醫三年,開始做手術、寫論文、評職稱,到五十五歲可能幹到正高,正是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可以每天不慌不忙地看看門診,等著代表們挨個上來表示關心,收入、地位都差不了。
但是你看崔玉濤,書寫了十幾本、上了電視節目、跟明星互動、微博粉絲漲到了六百多萬、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比正高掛職的醫生們聲量還是要大些。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外號“段爺”的段濤也五十出頭了,他今年一月份從上海第一婦幼保健院院長的崗位上辭任,蟄伏半年之後宣布出任微醫婦兒醫聯體總院長,對微醫婦兒醫院合作機構的服務環節作監督、管理和指導。8月份,移動醫療公司安心醫生宣布與段濤院長合作,打造中高端社區連鎖診所。同時,段濤還兼著婦幼保健院的門診。
段濤可能是最晚一批進入微博的醫療大V,他在2014年才由於一個“偶然又必然的半推半就的機會”開始寫微博,從零星的回答問題和感悟開始,“比月經還準”,非常規律的每周兩到三篇文章。段濤大夫微信公眾賬號月均更新的文章數量是22篇,每篇的字數和信息量都不低。喜歡他的讀者在文章下面給他留言,他有時還會親自回復。
醫療大V們基本都具備崔玉濤和段濤這股子勤奮勁。“醫生互聯網影響力報告”裏,新浪微博高影響力醫療大V年均發帖頻率最大值是2493篇/月,中位數是29篇/月。一句話概括就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
資料來源:BCG、丁香園報告
離開體製之後
段濤宣布辭職之後,不少人開始“勸降”他,價碼是高薪和股份,只要他一簽字,很快就會進入財務自由狀態。但是段濤選擇“不站隊”,要打造婦兒醫院管理體係,為醫生同行提供實現職業理想的平臺。
相對來說,四年前離職的於鶯在當時就沒有這麽有底氣。
微博ID名為“急診科女超人”的於鶯從2011年10月開始在微博上敘述院內趣事、生活見聞,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顛覆醫生嚴肅刻板形象成名,微博粉絲從零增加到兩萬只用了二十幾分鐘時間。2013年,於鶯宣布從協和醫院離職,彼時她的粉絲數是276萬,超過了眾多公眾人物,被看做是醫生的代表。
但是,網絡上的走紅不代表現實裏的話語權。於鶯離職之後想創辦自己的診所,並到臺灣考察了三個月,想學習臺灣的全科模式。
當年8月,於鶯和張強醫生集團的創始人張強去上海參觀一家即將開張的私立醫院,隔著馬路就看見掛在醫院門口的橫幅:“歡迎於鶯、張強大夫蒞臨考察,共同開創中國醫療改革新局面。”
於鶯當時想的是,自己就是想幹點自己的事兒,和改革扯不上邊。
不過,於鶯自己想幹的事兒最後也沒幹成。她就選定的地址向轄區內的衛生局遞交材料之後,被直接拒絕了,理由很簡單,當時北京北五環到東五環統統沒有允許開辦私人診所的規劃。
被拒絕之後的於鶯在微博上吐槽:“接受正規8年製醫學教育的博士畢業生,在大型三甲醫院工作12年的大夫,想通過正規途徑辦個正規的診所怎麽那麽難?”
最後,於鶯還是選擇了與美中宜和合作,以合夥人的身份入股,擔任美中宜和醫療集團綜合門診中心CEO,從醫生職轉變為管理職。
三年之後,於鶯重拾“夢想”,從美中宜和辭職,宣布要做大眾消費得起的社區連鎖診所。在美中宜和這三年,於鶯完成了一個醫生向職業經理人的轉變。
這種轉變有多難呢?同樣是從體製內離開的歐茜深有同感。歐茜2015年末從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離職,籌建知貝兒科診所,到今年正式開業,並打算向珠三角擴張。
她認為從體製內離開創業需要克服三點。一是公信力,患者只信有公立醫院背書的醫生,很難通過網絡把醫生引流出來;二是團隊問題,公立醫院有公立醫院的好處,醫生們舍不得挪窩,即使招到了足夠的人,團隊之間的磨合,團隊的管理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三是資金的因素,醫療本身是一回報周期長的領域,資金是醫生創業非常大的一個瓶頸。
不過,歐茜還是勸慰要離職創業的醫生“遵從自己的內心”,大膽去嘗試。
匯入創業者的汪洋大海
這兩年,醫生創業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創業的也越來越多了,部分還沒有創業的醫生也“人未走,心已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醫療大V們的創業經歷也被反復咀嚼,當做醫生創業的避坑指南。
各類診所,成為了從體製內離職的醫生最佳選擇。針對醫生離職創辦私人診所的現象,有人稱之為“診所潮”。
診所潮的推動者還包括和這些醫療大V一起成長起來的移動醫療/互聯網醫療公司,包括春雨醫生、丁香園、微醫等。
春雨醫生在2015年5月宣布於全國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線上加線下的全流程醫療服務。並定下了2015年底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拓展至300家診所的目標。當然,如此體量,春雨醫生不會全部走自建的路子,而是自建、合作、托管、加盟四種方式結合起來做。
丁香園在2014年宣布線下診所籌建計劃,2016年1月,其第一家診所正式在杭州落地,半年之後第二家也正式開業。到今年8月,丁香診所的第三家門店在福州倉山開業。丁香診所全部采用的是自建模式。
互聯網醫療把目光轉向線下,是期望建立起線上線下服務的閉環,完善自身的商業模式。
診所潮背後,資本們也沒閑著。比如於鶯此前任職的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背後就有高瓴資本的助力;歐茜參與創辦的知貝兒科,也在今年7月份拿到了紅杉資本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高瓴資本此前投資過百度、騰訊、京東、滴滴等一批互聯網公司,是一個超長期價值投資者;紅杉資本采取的是投海戰術,醫療領域案例包括華大基因、安琪兒醫療、康盛生物、康大預診、方潤醫療等,對連鎖診所的關註尚屬首次。LINCUS啟思翻譯提供全面專業優質的翻譯(Translation),傳譯及其他語言翻譯服務。翻譯服務涵蓋中文、英文、日文、韓文、西班牙文等全球四十多種語言。
醫療到底還是吃政策飯的。今年5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社會辦醫提出三大舉措。第一條就是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和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康復護理專業機構,促進有實力的社會辦中醫診所、門診部等跨省市連鎖經營。
到8月8日,國家衛計委再印發《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通知》提到,要進一步簡化醫療機構審批程序,對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同時拓展社會投資領域,推動健康服務業新業態發展。這些,都被看成是診所熱潮中的有利因素。
當然,投資最終還是看人。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微博微信平臺的話,這批醫療大V們的職業路徑會是怎麽樣呢?歐茜私底評價自己私底下是一個精力充沛、內心強大的人,門診下班之後即使很累還是會擠出時間寫微博,還要面對網絡上的噴子和負面聲音,“同事都比較佩服”。段濤也說過,時間就像女人的事業線一樣,擠一擠總是有的,所以才能做到持續的高質量的產出,這才有了讓小醫生們引以為教科書的醫生日記、院長日記。
機會永遠留給等待和忍耐的人。醫療大V們十幾年前就在寫書、上電視,早就有良好的儲備,微博、微信只不過加快了紅的進程而已。他們勤奮堅持,不滿足現狀,敢於打破安全區,願意擁抱變化,這才是他們紅的本質。中宏顧問於深圳市福田區設外商服務所特別為深圳外資公司提供一站式中國內地 法律 咨詢服務,當中包括:CEPA資格認證、進出口稅項及為外籍員工申請工作簽證等。中宏顧問亦提供國內律師及會計師轉介服務,有效處理客人各項法律咨詢。




診所潮之後,醫療大V們匯入了創業者的汪洋大海,他們職業生涯的後半程才剛剛開始。
來源:動脈網
原標題:崔玉濤、段濤、於鶯……紛紛離職創業,聊聊醫療大V們職業生涯的後半程
最新更新時間:09/17 11:09
原文地址: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629438.html

PR